西安,靠什么成就“机遇之城”?

2022-07-26

北濒渭河、南依秦岭,中华文明在此发祥,丝绸之路在这起点。

钟鼓楼、华清池、阿房宫……十三朝古都遗迹勾勒出无数人的“长安情结”。

西安这座城市,每个地方都是一个故事。

在我国几大经济区中,西北地区因受地理环境限制,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都相对落后。

但三十年来,“大西北”却依旧保持着固有的经济格局和态势。 西安,作为带动陕西省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“龙头之市”,近两年在经济发展上屡次打出亮眼的成绩:2020年成功跻身全国“万亿俱乐部”2021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0688.28亿元。 但也是在近几年,西安被屡次推到风口浪尖。

2022年,面临着新的历史节点,西安全市站在种种新的“机遇窗口”,身为西北龙头的西安该如何“长安” ?

从不温不火到大起大落西北龙头,为何一波三折?

在国人的印象中,提起西安,更多人会为它贴上“旅游强市”“文化古都”的标签。比起经济,西安的历史和文化好像更能“俘获人心”。 是西安的工业、制造业不值一提吗?

那就来盘一盘,西安的工业发展史。 历史上的西安,其实是一座老牌的工业城市,经济发展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。

1990年,西安GDP达到106亿,成为西北地区当之无愧的“龙头老大”;可1990-2010这十年间,西安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屡居中位不前,经济发展一直处在“不温不火”的状态。

但另一方面,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西安作为西北地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正在逐步体现出来。

2017年,西安经济发展迎来转折,也是“西安大发展的元年”,从这一年开始,西安加大投资力度和人口引进力度,经济总量迈上7000亿元台阶,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,超过厦门、沈阳、长春、哈尔滨等城市。

每个生活在西安的人,应该都能切身感受到,这个城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。

2020年,西安GDP实现万亿元的新突破,增速5.2%,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。纵观这一年全国的GDP数据,深圳以3.1%的增速在北、上、广、深四大城市中领跑,而刚刚突破“万亿大关”的西安,经济增速就达到了5.2%,由此成为西北地区首个GDP万亿城市。

这一历史性的突破,对于西安的经济发展而言,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。

纵观发展史,自2017年实现弯道超车后,这座老牌的西北城市也一度达到了顶峰时期。 但2021年,西安又遭遇了一次反转,在GDP总量全国前50强城市中,西安的经济增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,GDP增量从5.2%降至4.1%。

一直不紧不慢、不温不火的西安,为何这两年开始“跌宕起伏”?

新的历史节点看文化古都如何打造千亿集群

2021年底,西安一度成了微博热搜榜的“常客”,一次长达两个月的疫情突袭,打乱了这座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步调。

步入21世纪之后,尤其是近几年,西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虽然在整体GDP增速和服务业蓬勃发展上交出了亮眼的答卷,但缓慢爬升、动力不足的工业始终制约着西安经济的发展,在总量、增速、投资、吸附能力上的短板逐渐显露出来。

2020年,西安在全国疫情的大局势下,仍然做出了GDP增速5.2%的成绩,究其原因在于西安小微型服务性企业较多,且并没有受到疫情过多的影响。

正因如此,西安在2021年遭受重大打击。 在经历了一次地域性“封城”措施后,城市经济的重大损失令西安“醍醐灌顶”: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只能为这座城市带来短暂的繁荣,而工业是一切发展的“压舱石

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,这座风雨飘摇的古都,越发意识到工业上的制约问题是西安经济发展的痛点、难点、关键点。

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和排名变化,西安将“产业”之于发展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,其重要性得到凸显。 西安,正在迎来一场罕见而深刻的变革。 是变革,也是机遇。

2022年2月初,西安市正式印发《“十四五”产业发展规划》。

“规划”提出,到2025年,西安实现规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,并打造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,加大电子信息、汽车、航空航天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新能源、食品和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的投资力度,补足补强工业制造产业链。

西安这座城,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“直面问题”,面对城市发展要面临的产业调整和新格局,西安火速绷紧意识,瞄准“症结”,付诸行动。 有了方向、有了顶层设计,西安用两个月的时间将自己的步伐从“风口浪尖”迈向“新的历史起点”,“6千亿产业集群”政策的颁布,绝不仅仅是西安喊出的口号。

万亿比亚迪,西安新能源的“强心针”

2021年12月,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西安高新区,项目建成达产后,预计将实现年产值约700亿元。

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无疑扮演着“黑马”的角色,而西安正在逐步成为比亚迪的北方总部基地。

这个万亿项目的崛起,无疑是西安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、促进优势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上卓有成效的一颗棋。

与此同时,新能源汽车这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也能为西安“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”积蓄能量。

“空天一体产业带”,释放航空航天新潜力

2022年6月24日,西安举办了“领航长安·链接未来”的航空航天产业招商推介会,经过前期的洽谈和当场推介,签约总金额达12亿元。

作为“中国航天液体动力之乡”、“中国航天动力的摇篮”、“中国北斗创新发源地”,西安拥有国内三分之一以上的航天科研单位,和国内数一数二完整的航空航天产业链。

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时期,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。

以西安航天、航空产业为主导的功能区释放新的发展动能;加速聚集以航空、航天为核心的“空天”产业元素,布局千亿先进制造业集群,打造“空天一体产业带”。

虽然说,工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、厚积薄发的过程,但西安拥有着较强的工业和科研基础,只需要抓住机遇、找对方向,必能够依靠“6千亿产业集群”赋能,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。

人口增长、“都市圈”获批层层机遇促西安变革

西安的转变,不仅体现在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上。

种种迹象表明,西安正在迎来一场罕见而深刻的变革,这一历史节点的到来是必然的。 第一,人口的暴增带来了发展机遇,同时也对西安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。

公开信息显示,截止2021年末,西安全市常住人口为1316.30万人。 而距离2020年11月第七次人口普查的1295.29万人相比,一年之间,西安实现了超过20万的人口增长。

近年来,西安得益于西咸新区的快速发展,对周边城市形成了虹吸效应,人口增长为城市带来的赋能越发聚集。

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,说明人口基数越大,随之城市所具备的劳动力越充足、消费能力就越强;同时,人口的增长也是推动西安城镇化建设的催化剂。

人口的暴增不仅是西安城市发展的体现,常住人口总数的不断突破同样意味着西安在面临一场机遇和挑战。

在把握人口带来的种种红利之余,如何在优化城市配套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城市布局,解决医疗、升学、就业、住房等问题,化机遇为优势,是西安需要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。

第二,西安获批“都市圈”,做大经济总量蛋糕。

在超千万人口赋能的基础上,“西安都市圈”的获批,更加确信了2022年将会成就西安为一座“机遇”之城。

3月21日,国家发改委官网正式公布“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”获批。

这是继南京、福州、成都、长株潭都市圈规划之后,国家批复的第5个都市圈规划,也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一个

其实,2018-2021年也曾陆续出台一些有关西安都市圈规划的政策,但今年的此次获批,使一系列政策流程更加规范化、具体化,对提升西安区域整体竞争力、融入新发展格局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但必须要承认的是,制约西安都市圈发展的因素还有许多。

无论是推动“西咸一体化”,还是从根本上做大经济总量、实现产业先行,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都市圈,西安都处在必须要提速发力的关键时刻。

西安也不负众望,全力推进改变。

今年的新春“第一会”上,西安明确将“推进西咸一体化、培育都市圈”作为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。在此之后,西咸新区和西安主城区互联互通的五条道路也同时开工建设。

“6千亿产业集群”和“西安都市圈”的获批,是西安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推动自身变革展示出的决心。

而围绕这些顶层设计做出的种种举动,是西安直面问题、部署举措,牢牢把握机遇促成蜕变的体现。




“大概再也没有一座城市像西安这样,一听名字,脑海里便穿梭回了好几个时空。”这是网络上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评价。

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“长安大道霜日晴,赤骠蹀躞黄金缨。”“浮生只合尊前老,雪满长安道。”

自古以来,太多人吟诵西安、也向往西安。

流淌着长安的血液,是这座城市深厚的底蕴,但如今西安想向世人展示的,早已不只有那些标签。

在城市转型发展的硬战中,西安有决心也有信心抓住机遇,打造坚实的工业基础,再雕铸巍然独存的上层建筑。

我们坚信,西北龙头,终将“长安”。